碳中和将会使气体传感器市场的需求增加
背景
如何准确、高效地对碳排放进行实时监测,是许多企业研究的重大课题之一。在未来,对企业的污染生产、处理、排放等过程进行监控,通过对数据实时传输、统计分析,判断减污降碳协同情况,将会是一个重大课题。而这项课题的核心,就是如何使用正确的气体传感器和物联网设备来记录、监测、管理碳排放量,降低环境污染。
气体传感器的应用从矿山工厂到了客厅厨房
气体传感器是一种将某种气体体积分数转化成对应电信号的气体检测仪器。一般用来测量环境中某种气体或有机挥发物的气体浓度,如用于空气含氧量监测、易燃易爆气体、有毒有害气体的泄露检测等安全监管领域。
1926年,连环油船爆炸事件让美国标油公司开始重视有毒有害气体的现代手段预防和检测,1927年美国人OliverW. Johnson利用可燃气体催化燃烧的机理,发明了历史上第一台催化燃烧传感器。
1968年,日本费加罗公司研发出世界上第一支实用性半导体气体传感器,广泛应用于工厂和家庭的气体泄漏报警中。直到80年代改革开放后我国才具备研制气体传感器的能力,大部分技术继承于工业强国德国和日本。
气体传感器在大气环保、石油化工生产开采、煤矿安全、医学诊断等领域中的作用极为关键,应用广泛。据法国咨询公司YoleDéveloppement分析,2021年全球气体传感器市场规模为9.2亿美元,气体传感器的需求在3.5亿颗,而到2026年,全球气体传感器市场规模将翻一番达20亿美元,前景非常可观。
受新冠疫情冲击,2020年医疗器械行业(尤其是呼吸机)对气体传感器的需求猛增,我国气体传感器行业产值一举突破14.29亿人民币规模。据智研咨询分析,2020年我国气体传感器产量为3540万个,但市场需求量却从2019年的2500万飙升至4260万,还有接近20%的市场需求未被满足。
“国产替代,技术自有”的支持趋向明显,在2010-2020十年间,国产自有气体传感器专利数从372增加到2660件,曾经屈指可数的软件著作权也增至335件,历经几十年的沉淀,中国气体传感器行业经历了功能材料、电子陶瓷、MEMS工艺等基础应用科学的积累,有望迎来井喷式发展。
主要应用场景
在传统的石油化工工业生产中,国外传感器厂商有极高的市场占有率,国产企业常常心有余而力不足。而当前气体传感器在物联网领域的应用正不断拓宽,并有与人工智能、云平台紧密融合的趋势。得益于国家对环保及相关产业政策的支持,当前气体传感器在IoT领域主要应用在这六大场景:
1、消费类市场:主要集中在消费终端产品中,包括智能家居、可穿戴设备和智能手机;
2、环境监测市场:用于监测空气质量和污染情况的气体传感器;
3、暖通空调市场:用于室内/车内空气质量监测的气体传感器。
4、交通运输市场:用于汽车尾气测量或重型车辆发动机控制的气体传感器。
5、医疗市场:在治疗护理和急救时,用于呼吸分析的气体传感器,例如呼吸机、制氧机、监护仪等。
6、国防和工业安全市场:在工业和国防领域,生产制造过程所产生的有害气体监测。